服務熱線
400-115-2002
近兩年來,在建陶行業(yè)“由磚到板”的浪潮中,陶瓷中板強勢崛起。表面看來,陶瓷中板的概念并不新穎,并不像“瓷拋磚”、“巖板”這樣的新概念那樣吸引眼球,但生產線改造升級中板風潮卻席卷各大陶瓷產區(qū)。
“薄板”節(jié)能,“大板”大氣,“厚板”代石材,“巖板”更是沖破傳統墻地面走向家居加工,各種“板”各顯其能。作為陶瓷“板”中一員的“中板”能夠強勢興起,自然也有其背后強大的邏輯。
何為中板瓷磚
中板,通常是指產品厚度在8.3-8.5mm左右,介于薄板與常規(guī)產品之間;規(guī)格為300×600mm或400×800mm(常規(guī)正方形產品的一半)。
陶瓷中板強勢崛起的原因
雖然陶質釉面磚的防污性能無與倫比,但“瑜不掩瑕”,“功不抵過”。地磚上墻,過重,防污差,成本高,耐磨防滑意義不大。薄板名義上節(jié)能降耗,實際上成本極高。中板恰好磚如其名,就是這么中庸。
1、消費者需要低吸水率的產品替代陶質內墻磚
長期以來,家居裝修的廚衛(wèi)墻面都為瓷質內墻磚所占據,但是由于瓷片存在高吸水率的基本特性,具有致密性不夠,抗折強度低的缺點。
中板產品瓷化程度高,具備高平整度、高抗折強度等優(yōu)勢,通體大理石全瓷中板相對輕?。ê穸?.3-8.5mm左右),更利于上墻鋪貼。
2、中板具有通體工藝、更具美感
陶瓷裝備的升級,生產技術逐漸成熟,為生產企業(yè)改造中板提供了條件,中板目前具備了大理石瓷磚技術工藝,其紋理逼真、立體生動真實還原了天然大理石的質感,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。
3、中板施工方便,可上墻下地的搭配
中板具有符合上墻的黃金規(guī)格,比如400*800,300*600,這樣的規(guī)格不需不加工切割,可上墻可鋪地面,盡顯了空間整體性,施工比較便捷。
中板內墻磚與傳統瓷片的區(qū)別
1、吸水率
中板內墻磚是屬于瓷質磚,吸水率非常低,控制在雙零標準,而傳統的瓷片屬于陶質磚,吸水率普遍比較高,一般在10%-12%。
2、磚坯密度
中板內墻磚的磚坯?;潭雀?、密度也更高,抗破壞強度高。
傳統瓷片是陶質坯體,高吸水率、磚坯密度低是傳統瓷片顯著特征,同時,傳統瓷片抗破壞強度也相對低。
3、耐磨度
中板內墻磚表面耐磨性要高于傳統瓷片,因為中板內墻磚磚坯密度高、吸水率低,而傳統瓷片磚坯密度低、吸水率高,導致傳統瓷片耐磨性不及中板內墻磚。
4、應用
中板能下地,傳統瓷片不能下地,而且中板是拋釉技術,完全可以做到和地磚形成墻地一體的鋪貼效果。
800×800mm磚吸水率低,上墻需加工;薄板表面局限于平面,不能做異型磨具、倒邊等工藝;瓷片吸水率高,難免有局限性。而中板表面可以用各種工藝呈現,不用后期加工直接上墻,從消費者使用角度來看,極為方便。
中板內墻磚的施工注意事項
中板瓷磚是具較低吸水率的一類瓷磚產品,在對其施工上墻,建議使用加強型瓷磚膠進行鋪貼上墻。
同時,需要注意對其鋪貼之前,請確保墻的基面整潔、平整,鋪貼過程中一定要留縫鋪貼,磚與磚的縫隙我們建議預留1.5mm-3mm之間。
最后,鋪貼完成待其固定之后,建議可以美縫劑做美縫處理,這樣一下整體效果會更好。
圖文來源:陶瓷人在路上
- END -
您可能喜歡:
繼續(xù)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: